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救助他人导致其受伤需要赔偿的情况,一般指的是因救助行为而产生的意外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救助行为是出于善意并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但如果救助行为存在违法行为,比如救助者酒后驾车导致意外,那么需要对受伤人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如果救助行为符合规定,但受伤人未尽到自我保护义务,也可能会对赔偿责任产生影响。
比如,在被困情况下,被救助人没有按照救助者的指示配合行动,反而加重了伤害,那么需要相应地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总之,民法典对救助他人导致其受伤的赔偿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救助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