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山寺石刻的介绍
山上有登瀛阁:旧为南宋状元黄公度读书处,阁额"登瀛阁"三字,为黄公度中状 元后宋高宗御笔特赐。黄公度乃莆田城内黄巷人,少年时寄于鳌山姑母家,在山上 结庐苦读。有志载:登瀛阁曾毁废,明万历年间,国子监祭酒、左春坊使林尧俞再建 一座七层石塔于其上,为船只夜航标志,与海上的塔仔塔遥遥相对。二十世纪初, 莆田人下南洋,船走三江口,石塔成为家山最后的象征。
山上有雁阵宫:又名昭灵祖庙,宫中一块拜石,有几道天然裂痕,裂痕交错处略 显凹型,中有一小孔,习习生风,用水注入,终不见溢满,亦不知流往何处。雁阵山上有真君庙堂:称昭灵祖庙,因建于雁阵山上,俗称雁阵宫。雁阵宫古 色古香,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甚为壮观。配殿奉祀首创晒盐法的陈应功。为此香 火兴旺,是涵江主要道教庙观,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雁阵宫中一块拜石,有几道天然裂痕,裂痕交错处略显凹型,中有一小孔,习习生风,用水注入,终不见溢满, 亦不知流往何处。传说先有此石,再依石盖庙,人称为"龙眼风"拜石。
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禅堂、藏经阁和钟鼓楼等。明宣德八年(1433 年)增建斋房 300 间。嘉靖年间,寺被倭寇焚毁。现有建筑物为清康熙、雍正、光绪 与民国年间陆续所建。囊山海拔 639 米,多为裸露的花岗岩,因山峰形如古人坐褥 上的"隐囊"而得名。峰顶山峦重叠,累列如莲瓣,故有"古囊山列 山献 "之称,为"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