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叶海亚说中文是真的吗
时间:2025-04-09 09:38:46
答案

真的

Mohamed,中文名叶海亚,来自埃及。

2011年,到北京语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先后获得北京语言大学2011-2012年“优秀留学生”称号、2011年第三届北京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辩论赛冠军、2011-2012 北京语言大学平安友谊奖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目前正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我的留学故事是一场偶然,始于本科毕业后在一场中国文化活动上认识的一位在埃及教学的中国老师。由于在本科阶段我没有上过中国老师的课,也没有机会在本地接触中国朋友,一直无法练习自己的汉语口语,所以认识这位老师我觉得是练习口语的好机会。就这样,我们慢慢成了好朋友,没事我就会去找他聊天。开始我的口语很不标准,发音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在这位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纠正下,不知不觉我的口语提高了不少。再后来,我的老师夸我认真努力进步很快,不过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大不足,嘱咐我再下点功夫提高书面语言能力,然后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测试一下自己的各项汉语水平。我按照老师的建议,查找自己的不足,重新学习起来。

老师最初建议我参加汉语水平考试5级,我当时就很坚决地要考6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充满信心地参加了考试,重点是想向老师证明我确实提高了不少,没辜负他的期望。果然,我顺利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的最高级6级,那时候我是新HSK推出后在整个埃及第一位考过6级的考生。我的老师特别高兴,说以我当时的语言能力和资格完全可以申请去中国读研究生。就这样,我根据老师告诉我的流程,准备留学申请材料,并梦想成真,开始了我留学中国的生涯,先在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又接着读博士。

现在,学习中文成为我深埋于潜意识中的爱好,把中文学得跟自己母语一样好是我当前最大的目标。学中文的过程非常有趣,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汉语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学习汉语除了给我带来很多工作机会以外,还让我更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坚强勤劳的品质。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学好汉语和中华文化,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我从小就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想成为一名汉学家,做埃及和中国之间沟通的桥梁,把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推广到阿拉伯世界,让更多的埃及和阿拉伯人了解中国神秘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埃及和阿拉伯国家。我希望博士毕业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阿拉伯世界的汉语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把汉语推广到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提高埃及和阿拉伯的汉语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除了我的学生身份外,近几年来我一直在从事汉阿翻译工作,主要把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阿拉伯世界。

我翻译出版的作品主要有:《在细雨中呼喊》(余华著)、《进山东》(贾平凹著)、《青马》(泾河著)、《温故1942》《头人》《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为朋友而作的一次旅行日记》(刘震云著)、《跑步穿过中关村》(徐则臣著)、《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合作翻译)、《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孙锦泉著)、《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叶永烈著)、《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王锋著)。这些译作都通过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阿文出版审查,均已出版。

这些年我还参加过很多中阿文化和文学交流活动,如担任2011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埃及赛区主持人;2012年埃及总统访华期间,担任几场部长级会议翻译;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做同传翻译;参加过两届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2015年-2016年担任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学院阿拉伯语教师;在2017年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期间做同传翻译;曾随同余华、刘震云、曹文轩、麦家、苏童、铁凝、徐则臣、叶梅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各阿拉伯国家参加文学交流活动;参加过三届埃及开罗国际书展中国馆相关活动;在2017年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国际图书博览会一系列中阿文学活动中做同传翻译。目前,我还是《人民文学》杂志阿文版(丝路之灯)的阿文编辑

总之,在推广中国语言文学方面,我正努力做一个践行者。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好久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