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绪年间《甘肃新通志·平凉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夕,剪纸人刺孔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人跳跃,已而焚纸人,曰“燎疳”。民俗学家认为,西北燎疳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文化现象焚烧“干娃娃”,文化本源与上古时代的焚巫意识和周礼时代的束薪、包茅等禳解思维相关,是在神巫相通的宗教理念和“替代弭灾”的巫术观念下,形成的一种风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