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曹操对曹睿的评价
时间:2025-04-11 03:47:06
答案

曹操之孙曹叡年幼聪慧,博闻强识,很像英年早逝的曹冲。曹操曾夸赞曹叡:“有了你,我曹家的基业就可以传承三代了!”却不料,曹操一语成谶,曹魏江山真的就只传了3代,曹叡之后,曹家天子们便形同虚设了!

曹叡,字元仲,是曹丕与甄宓的儿子。在曹丕去世前一天,22岁的曹叡才被立为太子。曹丕遗诏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4人共同辅政。曹真和曹休是曹氏宗亲,司马懿和陈群是世家代表,两边相互制衡,曹丕算是深思熟虑了。

然而,曹叡却不领情。他想要的是政由己出,并不需要这4个人来给自己添乱。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时光里,曹叡频繁地将曹真、曹休、司马懿调离朝廷,让他们镇守边疆,只留下不擅军政的陈群在京中。

陈群势单力薄,对曹叡的诸多决策都无法产生影响。在曹叡的诸番操作下,曹丕留下的4位辅政大臣形同虚设。

与曹操、曹丕一样,曹叡也是个善于制衡的高手。

曹操一生都在重用诸夏侯曹等曹氏宗样来削弱不愿配合他的世家豪强,只重用支持他的颍川士族(荀彧、钟繇、陈群等);曹丕称帝后,为了获得更多支持,采纳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拉拢世家豪族。

到曹叡时期,诸夏侯曹已是青黄不接,人才不继。为了平衡司马氏为首的士族,曹叡打破了曹丕留下的2条禁令:一是诸侯王不得进京任职,二是后族不得封侯重用。

曹丕对曹植、曹彰等诸侯王禁锢过甚,大力削弱其实力以加强集权。各诸侯王在封地内被严加看管,而且频繁地更换封地,无法达到“藩屏王室”的作用

曹叡一开始也延续了曹丕的政策,不断对诸侯进行徙封。后来曹叡对诸侯的管理有所放松,不仅允许诸侯王进京朝见,派遣嫡子入京,还允许部分人员参与朝政。其中,与曹叡年龄相仿、自幼亲厚的燕王曹宇(曹操之子)就2次被征召入朝。

曹操和曹丕都特地压抑后族的发展壮大,比如曹操的小舅子卞秉等人直到曹操去世都没得重用,财产微薄;曹丕在位时还立法不得对后族予以封侯,卞氏、甄氏(甄宓家族)、郭氏(郭女王家族)一样未在朝中担任要职。

曹叡不管曹丕的诏令,追封卞太后的父亲、祖父、祖母等人,还开始启用卞家、甄氏、毛家(曹叡妻子毛皇后家族)等后族。

卞兰(卞秉之子)担任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常伴左右咨询;甄像(甄宓的侄子)担任射声校尉,曾官至伏波将军,持节都督诸将东征孙权。

在曹叡时期,魏国朝堂上,不仅有士家豪族、曹氏宗亲,还有诸侯王及后族勋贵,各种势力杂糅其间,全被曹叡玩弄于股掌之中。

对内得心应手,对外曹叡一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将司马懿、曹真、曹休、满宠、张郃等人安置在边疆,成功地阻止了蜀国诸葛亮的5次北伐以及东吴孙权等人的多次入寇。

另外,曹叡还派遣司马懿北征辽东,斩杀公孙渊;派出韩龙刺杀鲜卑枭雄轲比能,令鲜卑分崩离析、互相攻伐;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来朝,曹叡赐其金印,封为“亲魏倭王”,威加海外。

曹叡在位12年,前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务实肯干的明君。然而到了后期,曹叡日渐奢华放纵、沉迷巫术,尤其是曹真病死之后,已无人能够管住曹叡,曹叡愈加放飞自我。

曹叡大肆营建宫室,治洛阳宫,起昭阳殿,筑总章观,多次征调民夫。起初,曹叡还能听劝暂缓建造,自青龙三年之后,曹叡直接无视朝臣们的劝谏,执意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是后来司马氏专权擅政时,百姓们反而拍手庆贺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三公九卿、地方大员,还是外戚亲信、曹魏宗族,曹叡一律充耳不闻,却也从未加罪于进言者。

曹叡还广采众女,充盈后宫,他的妃嫔婢女多达数千人。曹叡有3个儿子和2个女儿:清河王曹冏、繁阳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和平原懿公主曹淑,均早夭而亡,只有齐长公主长大。正因人丁不旺,曹叡宛如勤恳的老牛般,昼夜耕耘。

许多大臣都看不下去了,高柔甚至上书劝道:“陛下的后宫太多,这才导致了子嗣不多,希望能精挑细选,养精蓄锐!”

曹叡虽然肯定了高柔的忠义敢言,却依旧死性不改。公元238年年底,曹叡病倒。他喝下供奉在皇宫多年的民间“神女”准备的泉水,却一直没有好转,这才发现被骗了。曹叡一怒之下,将这神女杀掉。

个月时间里,曹叡的身体病况急转直下。由于没有儿子,他将事先养在宫中的齐王曹芳立为太子(传说是曹彰之孙),又让曹宇担任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之孙)、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继子)5人共同辅政。

然而,曹叡在迷迷糊糊中又答应了近侍孙资、刘放的要求,将曹宇、夏侯献、曹肇和秦朗全部罢免,只留下曹爽和司马懿担任托孤辅政大臣。年仅36岁的曹叡就此撒手人寰,埋葬于高平陵!

10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司马氏掌权的大幕。正如曹操所言,曹魏基业实际只传了3代,曹叡可谓难辞其咎!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好久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