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惊蛰时节的景象,以及这个季节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这两句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杨柳刚刚抽芽,枝叶稀少,尚未形成浓密的树荫。而池塘中的鲫鱼和鲥鱼却已经感知到春天的到来,它们在水中嬉戏游动,仿佛像杨柳的倒影一样在水中形成了一片荫凉。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杨柳和鱼儿的生长状态,巧妙地表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这两句诗则描绘了惊蛰时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春雷的响起。忽然间,春天的第一声雷响响起,惊醒了蛰伏在土中或洞中的禽兽虫豸。它们纷纷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活动。这种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总的来说,刘长卿的《惊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惊蛰时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美好和生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也要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和活力地迎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