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虚,怕人说闲话
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这句话放在农村也同样恰当。农村村民挨家挨户居住,几乎家家都认识。因此,村民在闲暇时间要么在串门,要么站在街上三五成群的唠嗑;甚至有其他村民去小卖部买东西路过唠嗑的人群,也会停下来唠两句。而村民唠嗑的内容多半是东家长、西家短,要是谁家有个好的或不好的事,也都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开的。但是在农村,最能吸引大批村民“围观”的便是谁家办白事。
在老人生前,子女有无亏待,他们心知肚明,因此没有善待老人的子女会心虚,想通过大办丧事来彰显自己的孝子之心,好堵住村民的悠悠之口,好让村民都认为“他是个孝子”。但是这么做无疑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村民的心里也都跟明镜一般。
二、愧对过世的老人
老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试问哪一个成年人侍奉年老的父母能如同父母照顾幼年的孩童那般?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尤其是在父母生前对父母不好的子女。待到父母过世后,他们才良心发现,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孝敬父母,于是在办白事的时候,就愿意办得隆重一些,来减轻一下自己的愧疚感。可是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三、彰显面子
农村办白事大操大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彰显面子。排场摆得足,才显得有面子;如果白事办得冷冷清清,那岂不是让人笑话?很多村民就有这样的思想,觉得白事大操大办才是理所当然,殊不知办得再大又能如何?老人活着的时候能够做到尽心尽力地照顾比什么都强。如果真的在意面子,那让老人体面、无遗憾地离开才是有面子,自己对老人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尽力了,这才是有面子,而不是非要让外人看到的才叫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