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公私合营的过程可以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当时,全聚德在经营上陷入了困境,由于物价飞涨和经济萧条,全聚德的经营状况一蹶不振。在“五反”运动中,全聚德被定为基本守法户,但已经基本处于停业状态。
面对这样的困境,全聚德的老板杨福来主动找到北京市政府,请求政府扶持经营。杨福来甚至变卖了自己的自行车和妻子的嫁妆首饰,以筹集资金给员工开工资。北京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提出,像全聚德这样的品牌企业必须保留,政府应该给予支持。
随后,前门区委书记李锐通知杨福来去市商业局信托公司商谈全聚德的出路。信托公司经理刘化龙告诉杨福来,上级已经决定由信托公司投资与全聚德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5月,信托公司派人向全聚德全体27名职工宣布了全聚德实行公私合营的决定,杨福来以资方代表身份任副经理,主管业务和接待,他在副经理的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
全聚德公私合营后,企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设分号,扩建老店,为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全聚德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餐饮业的佼佼者。
总的来说,全聚德公私合营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扶持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案例,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全聚德得以走出困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