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与防护是一门研究电离辐射的性质、测量、传输、效应以及防护措施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辐射的产生、检测、控制以及其在医学、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下面是一些放射物理与防护中的专业名词解释:
1. 电离辐射:指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能够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即去除一个或多个电子。这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以及中子等。
2. 辐射防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以防止或减少电离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有害影响。辐射防护的目标是确保辐射剂量在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3. 内照射防护:针对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后采取的防护措施,如摄入污染食物或呼吸污染空气后体内接受的辐射。
4. 外照射防护:针对人体外部接收的辐射,如医疗放射、工业检测放射等,采取的防护措施。
5. 照射量: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被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后,释放出的全部次级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的任何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
6. 吸收剂量:指单位质量的受照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7. 随机性效应:指辐射生物效应的一种,其发生几率与受照射量大小有关,如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8. 确定性效应:指辐射生物效应的一种,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射的大小,如放射性烧伤和放射性坏死。
9. 铅当量:是指达到与一定厚度的某屏蔽材料相同屏蔽效果的铅层的厚度,常用于描述辐射防护材料的有效性。
10. 放射性: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的现象。
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核心概念和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