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对性:常模是根据特定的参照群体建立的,因此它是相对的。不同的常模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或情境。
2.代表性:常模应该能够代表所测量的群体的特征和水平。常模的建立通常需要大样本的数据,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3.时间性:常模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表现和特征,因此常模需要定期更新。
4.可比性:常模提供了一种标准,使得不同个体或群体的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比较。通过将个体的得分与常模进行对照,可以评估其在特定领域的相对位置。
5.参照性:常模可以作为一种参照标准,帮助解释和评估测量结果。它为判断个体在某个方面的表现是否正常或偏离提供了依据。
6.局限性:常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涵盖所有个体的差异和特殊情况。某些个体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与常模不同的特征。
7.文化和地域差异:常模可能受到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人群可能在某些维度上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因此在使用常模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8.应用广泛性:常模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被广泛应用,包括智力测验、人格评估、学业成就测试等领域。它们为评估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